■ 本報記者 劉 旭
中國對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實施的零關稅政策,正在打開中非經貿合作的自由之門。非洲咖啡的醇香、可可的甜蜜、礦產資源的厚重,與中國工業產品的精良、技術創新的活力,在中非廣闊市場中深度交融。從東非港口到中國內陸腹地,從農產品展臺到高新技術合作項目,零關稅政策下的中非貿易,正以蓬勃的生命力,描繪出一幅互利共贏的壯美畫卷。
自由貿易帶來大機遇
2024年9月,中國宣布給予所有與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涵蓋33個非洲國家。中國成為首個實施這一舉措的發展中大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以實際行動讓中國的大市場成為非洲發展的重要機遇。事實上,自2005年起,中國便持續擴大對非關稅優惠:此前已對27個非洲國家98%稅目產品實施零關稅,還與34個非洲國家簽署雙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與21個非洲國家達成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零關稅政策有效降低了非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成本,顯著提升其出口競爭力,為非洲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同時,也為中國企業帶來更豐富的原料供應,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的消費選擇,有力推動了中非產業鏈的優勢互補。
優勢互補擴充大市場
2024年,中非貿易規模達到2.1萬億元,同比增長6.1%。自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貿易規模增長超24倍。不僅在貿易規模上實現突破,中非貿易結構也不斷升級,從農產品到機電產品貿易,從傳統商品到數字經濟,零關稅政策消除了貿易壁壘,在非洲最不發達國家與中國市場之間,搭建起一條通向未來的大道。
貿易規模持續擴大。非洲特色農產品借零關稅政策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咖啡、堅果、牛油果、羊肉等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2024年9月,馬達加斯加冷凍羊肉成功出口中國,更計劃在未來3到5年實現年出口2萬噸,這充分展現了中國擴大進口非洲農產品的滿滿誠意。
商品種類日益豐富。零關稅政策覆蓋農產品、制成品等多個領域。非洲的農產品、礦產品、特色手工藝品等進入中國市場,豐富了中國消費者的選擇;中國的制成品、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等,也以實惠的價格進入非洲,滿足了非洲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發展和民生消費等方面的需求。
產業合作不斷深化。非洲自然資源豐富,中國在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等領域優勢顯著。雙方在資源開發、制造業、農業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零關稅政策有助于構建起集原材料供應、加工制造、物流配送、市場營銷等環節于一體的產業鏈。
政策機制不斷完善。非洲農產品檢疫審批流程不斷簡化,準入時間大幅縮短,輸華品類持續擴大。此外,中非發展基金、多邊金融機構等為雙方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有效降低了企業投資風險。
攜手共進同迎大未來
未來,非洲國家將依托零關稅政策,加大對制造業的投入,提升產品附加值,逐步降低對初級產品出口的依賴。中國也將進一步擴大對非洲高端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投資合作,推動中非貿易結構向更高層次、更多元化方向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中非電商貿易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雙方企業和消費者可借助電商平臺,更便捷地進行商品交易和信息交流,電商平臺有望成為中非貿易的重要支柱。據悉,湖南省正積極推動非洲咖啡通過電商平臺直采,大幅縮短供應鏈。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零關稅政策將進一步促進中非區域經濟合作。中國與非洲部分區域經濟組織和國家,將在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更廣泛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展望未來,零關稅政策將助推中非貿易,推動雙方經貿合作邁向更高水平。中非貿易將突破傳統發展模式,在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數字貿易等新領域攜手共進。中非合作將在自由貿易的光明之路上邁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