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在厄瓜多爾CIAUTO工廠此前迎來本地化生產的首臺長城炮下線,中國電信在肯尼亞的運營為當地民眾和企業提供了價格合理且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網絡解決方案,菜鳥聯合速賣通于2023年正式上線的“全球5日達”國際快線產品首批落地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和韓國5國……隨著“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企海外投資力度不斷加大。
雖然地緣政治博弈、逆全球化興起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也使得企業投資海外的信心相對不足,但中國對外投資承壓前行、穩中有進,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商務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至11月,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814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4%(折合1156.8億美元,同比增長12.7%)。其中,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01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8%(折合285.7億美元,同比增長20.7%)。
回顧2023
對外投資韌性強
“2023年前11個月,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對外投資大國地位穩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教授、副所長李磊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投資行業看,制造、采礦、金融、批發零售、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仍然是投資主體,而綠色產業、新能源以及數字新興領域投資合作穩步拓展。從政策支持看,對外投資政策體系持續健全,服務保障措施不斷完善,投資產業的盲目性問題得到了解決。
李磊指出,2023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地區依舊廣泛,投資方式更加多樣,結構也進一步優化。民營資本是主要力量,綠地投資為主要方式,對拉美等地區的并購投資增長明顯。
根據安永日前發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海外投資概覽》,2023年前三季度,中企在拉丁美洲宣布的并購金額為32.5億美元,同比增長185.9%,主要投向了秘魯的電力行業及巴西的先進制造業。
中企在拉美地區海外并購的蓬勃發展是中國對拉美投資穩步提升的縮影。西南科技大學拉美研究中心副教授李仁方表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多年來都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僅次于亞洲的第二大目的地,2022年底中國對拉投資存量已達5961.5億美元,占中國對外投資存量的21.6%。2023年中國對拉直接投資還在繼續增長。
“中國對拉投資過度集中于資源采掘業的刻板印象明顯改變,中國資本越來越多地進入拉美地區信息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制造業、金融業等領域,投資結構越來越合理。”李仁方說,技術領先行業越來越成為中企對拉投資重點,例如在新能源領域,寧德時代在玻利維亞投資鋰礦加工,比亞迪在智利建設電池材料廠。
對于中國已連續14年成為其第一大貿易伙伴國的非洲,加強投資合作是中非深化產業鏈、供應鏈融合,攜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國企業投資非洲報告(2023)》通過對90多家中國企業、20個中非合作項目進行分析后指出,中國企業是促進非洲產業鏈發展轉型的重要力量。
在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經濟研究所所長劉青海看來,雖然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美國加息、俄烏沖突持續背景下,非洲國家普遍面臨通貨膨脹加劇、貨幣貶值、債務負擔加重、經濟放緩的挑戰,但很多中國企業在逆境中實現了發展壯大,以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立足當地,于危機中孕育了新機。
走過10周年
“一帶一路”添助力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李磊認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不僅鞏固了中國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基礎,增強了政治互信和國際影響力,還有助于建設自身經貿體系,暢通內外循環,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絕大多數‘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在拉美地區尤其如此,這些國家對中國投資持更加開放的態度,且市場拓展空間更大,有助于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目標實現。”李仁方表示,過去20年里,拉美國家雖仍對美歐市場依賴度較高,但對中國的市場依賴度上升明顯,中國對拉投資持續增長有助于推進中拉關系更為緊密,拉美國家也可更好地拓展中國市場。
非洲同樣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參與方,劉青海認為,中國推進與非洲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對非投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她表示,從中國層面看,中國加強對非投資不僅在非洲展示了中企的靚麗名片,提升了影響力,還可以為國內產業鏈穩定發展提供可靠的能礦、農產品等資源支持。從非洲層面看,中國在非洲基礎設施、工業園、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農業、能礦業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的項目,創造了大量稅收和就業崗位,帶動了技術轉移,為其工業化搭建了產業平臺,有助于快速提升非洲一體化和城市化水平,從而提高對域外投資者的吸引力。
展望2024
從變到不變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進入2024年,對外投資會有哪些趨勢,以及應如何規避潛在風險、搶抓發展機遇成為企業所關注的話題。
在李磊看來,2024年,一方面,中國對外投資市場將多元化發展,除美國等傳統投資地外,中國企業將更加關注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且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合作會更為緊密。另一方面,技術創新、環保以及可持續發展也將成為中企海外投資的重要目標。
“受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影響,2024年中國在拉美地區投資將會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中國企業可能更傾向于自身擁有行業技術領先優勢的數字經濟、新能源、信息服務業等領域。”李仁方預測,中國企業投資目的地會更傾向于巴西、墨西哥、秘魯、智利等社會政治更穩定且投資環境熟悉的國家,在中美洲國家,中企則可能因受政策鼓勵而不斷擴大投資。
劉青海認為,雖然非洲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大,但其資源、人口市場潛力等優勢并沒有消失,許多國家正加快經濟社會轉型,呈現以一體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為引領的發展趨勢。這將在基礎設施、工業體系建設、城市綜合開發、金融、保險、航運、通信、數字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孕育出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
但風險挑戰也不容忽視。“監管政策的彈性、針對性和隱蔽性大大增加了中國投資TID(技術、基礎設施和數據)類企業的政策風險和并購風險。”李磊談到。同時,“友岸化”和“近岸化”趨勢干擾著中國對拉美地區的投資,政局動蕩以及金融安全問題則影響著中國對非投資。
對此,李磊認為應從政策入手,對外積極溝通協商,提升政府互信;對內優化境外投資服務工作,提升政策一致性。基于當前國際環境和中國產業發展方向,應提升對外投資的先進性及其與國內產業體系的契合度,帶動產業發展,深入參與經濟循環體系。
聚焦于中國對拉投資,李仁方認為,要加強中拉政治、經濟、人文交往,降低別國干擾的影響;與拉美各國地方政府發展友好合作,以更緊密的中拉經濟合作關系,降低政府更迭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此外,中國企業需要加強對拉美國家法律制度的研究,嚴格遵守東道國相關法律法規。
“應深化中非金融合作,進行金融政策制度創新以及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融資模式創新,使得在海外投資的中企的利潤能夠順利返回國內。”劉青海建議,除重視金融安全外,對非投資還要加強領保力量、擴大雙邊警務合作、強化風險防控,確保中國投資者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對外投資合作及更高水平的開放保駕護航。